• <p id="5qzje"><strong id="5qzje"><xmp id="5qzje"></xmp></strong></p>
    1. <td id="5qzje"><strike id="5qzje"></strike></td>

        1. 網站支持IPv6
          智能問答 長者模式 登錄| 注冊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府文件>市政府辦公室文件
          索 引  號 :012870556/2023-00024 發文機構 : 運城市人民政府
          體裁分類 :政辦函 發文字號 :運政辦函〔2023〕9號
          主題分類 :公安、安全、司法 主 題  詞 :公安、安全、司法
          成文日期 :2023年02月03日 發布日期 :2023年02月03日
          標       題 :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運城市貫徹落實國家 省 市“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實施細則的通知
          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運城市貫徹落實國家 省 市“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實施細則的通知
          發表時間:2023-02-03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

            《運城市貫徹落實國家 省 市“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實施細則》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2月3日

           ?。ù思_發布)

           

          運城市貫徹落實國家 省 市“十四五”

          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

          實  施  細  則

            為順利完成《“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山西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運城市“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以下統稱《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加強全市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為全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環境,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工作原則

           ?。ㄒ唬┟鞔_責任主體。實施《規劃》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要任務。要正確履行職責,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對需要政府履職的目標和任務進行分解,對依靠市場主體行為實現的目標和任務不作分解。

           ?。ǘ┌盐展ぷ髦攸c。各級各部門結合實際,統籌安排有關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的各項工作。在抓好全局工作的同時,著力在完善體制機制、壓實風險防控責任、狠抓制度措施落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方面取得突破,力爭在規劃期內解決關鍵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

           ?。ㄈ┙∪U蠙C制。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規劃》實施工作機制,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推動和督促《規劃》落實。抓緊深化、細化各項目標和任務,抓好《規劃》的貫徹實施。

            二、工作分工

            按照上述原則,對《規劃》的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分工如下:

           ?。ㄒ唬┠繕酥笜?/p>

            1.“十四五”核心指標

           ?。?)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5%。(市應急局牽頭,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3。(市應急局牽頭,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04。(市應急局牽頭,市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年均每百萬人口因自然災害死亡率<0.8。(市應急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年均每十萬人受災人次<13000。(市應急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年均因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0.8%。(市應急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分項目標

            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災害事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災害應對準備能力顯著增強,應急要素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市應急局牽頭,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ǘ┲攸c任務

            1.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完善領導指揮體制。2023年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領導下的應急指揮部全部建立,統一指揮、統籌災害事故救援全過程管理。(市應急局牽頭,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完善監管監察體制。2023年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組建完成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市應急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優化應急協同機制。2023年健全完善相關議事協調機構統籌推動應急救援機制。健全自然災害地區協調聯動機制、與周邊市區跨區域、跨流域應急救援聯動機制以及應急救援軍地協同機制。(市應急局牽頭,市安委會成員單位、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壓實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責任。2023年建立完善應急管理責任制。制定實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市應急局牽頭,市安委會成員單位、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應急管理法治體系建設

           ?。?)健全普法宣傳機制。2023年建立健全部門普法責任清單,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市應急局牽頭,市安委會成員單位、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嚴格監管執法。2023年健全安全生產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按照山西省統一執法目錄,落實執法檢查重點事項清單制度,建立完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權責清單。(市應急局牽頭,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能源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完善執法監督機制。2023年建立健全執法行為審議制度和重大行政執法決策機制,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機制。(市應急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司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能源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本質安全能力建設

           ?。?)嚴格安全準入。2023年把安全生產貫穿于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生產、經營等各環節。結合實際制定修訂并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礦山等“禁限控”目錄。(市應急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能源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2023年完善和推動落實安全生產重點行業領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局、市應急局、市能源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0)加強隱患排查治理。2023年建立完善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隱患辨識標準,健全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聯動機制。(市應急局牽頭,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能源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持續推進專項整治。2023年鞏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果,持續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市應急局牽頭,市安委會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災害事故預防體系建設

           ?。?2)加強風險源頭預防管控。2023年以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為基準,制定全市自然災害風險區劃。建立全市開發區(產業園區)應急資源數據庫。(市應急局牽頭,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風險監測預警預報。2023年完善重點地區自然災害監測站網布局。建設綜合預警預報平臺,大幅提高災害事故準確感知、快速評估和精準預警能力。(市應急局牽頭,市教育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自然災害綜合治理。2023年實施城市水、電、氣、熱、路等生命線和重要管網改造,加強城市防洪排澇與調蓄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智能化防控技術應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加強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

           ?。?5)建強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2023年全面提升消防救援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牽頭,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強化行業專業救援隊伍。2023年依托國有大型企業組建一定規模的區域救援隊伍,不斷提升專業救援能力。(市應急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衛健委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7)發展社會應急力量。2023年掌握市及各縣(市、區)社會應急力量人員、裝備、資金、保障等基本情況,加強行業指導和監督管理,建立激勵機制。(市應急局牽頭,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提升隊伍協同應對能力。2023年將各類應急救援隊伍納入統一指揮體系,強化隊伍統籌管理。(市應急局牽頭,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6.加強應急綜合保障體系建設

           ?。?9)強化應急預案準備。2023年修訂《運城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完善應急預案定期評估修訂機制。開展常態化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演練。(市應急局牽頭,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0)強化應急物資裝備準備。建立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完善災害事故應急處置期間政府緊急采購制度,優化緊急采購流程。建立跨部門保障聯動機制,健全跨區域應急物資裝備協同保障、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機制。(市應急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強化緊急運輸保障。2023年建立多方參與、協同配合的綜合交通緊急運輸管理協調機制。依托大型骨干物流企業,統籌建立涵蓋鐵路、公路、民航、郵政快遞等各種運輸方式的緊急運輸儲備力量。(市交通局牽頭,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應急局、市郵政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救助恢復準備。2023年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自然災害救助標準調整機制,完善受災人員救助標準。健全受災群眾過渡安置和救助機制。(市應急局牽頭,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強應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3)強化理論技術創新。2023年推廣先進應急技術裝備在應急領域的應用,淘汰落后應急技術裝備,全面提升災害事故救援支撐能力。(市應急局牽頭,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打造人才聚集高地。2023年建立應急管理專業人才目錄清單,建立領導干部應急管理教育培訓機制。(市應急局牽頭,承擔有指揮部職責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5)強化信息支撐保障。2023年系統推進“智慧應急”建設,集約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基本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市應急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氣象局、市通聯辦、市防震減災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加強共建共治共享體系建設

           ?。?6)提升基層治理能力。2023年建立健全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建立“第一響應人”制度,進一步明確各部門以及鄉鎮(街道)的應急管理權責。(市應急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民政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防震減災中心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強應急和安全文化建設。2023年將應急和安全素質教育系統性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應急避險、自救互救技能和安全常識。(市應急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防震減災中心、市總工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發揮市場主體作用。2023年依法建立安全生產領域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并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高危行業領域企業要普遍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市應急局牽頭,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運城銀保監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攸c工程

            1.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

            按照《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實施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的通知》(運政辦發〔2020〕2號)要求,2022年各項重點工程取得明顯進展,部分工程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全市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顯著提升。2025年各項工程建設任務全部完成,全面提升全市自然災害防治能力。

           ?。?)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市應急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市防震減災中心、市氣象局、運城軍分區、武警運城支隊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衛健委、市能源局、市應急局、市通聯辦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住建局、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工程。(市應急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衛健委等和各縣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化工程。(市應急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防震減災中心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程。(市應急局牽頭,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氣象局、市防震減災中心、市紅十字會、市消防救援支隊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本質安全能力

           ?。?)安全生產預防能力提升工程。2023年在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全過程本質安全能力提升行動。(市應急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科技裝備推廣應用示范工程。2023年以先進裝備和信息化融合應用為重點,開展智慧礦山、智慧化工園區等風險防范試點。(市應急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災害事故救援能力

           ?。?0)強化綜合性消防救援能力建設。2023年配齊配強通用裝備,補齊泥石流、洪澇、雨雪冰凍等災害救援裝備。(市消防救援支隊牽頭,市財政局、市應急局、市衛健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2023年按標準配齊專業救援隊伍裝備器材,形成“一用一訓一備”裝備配備體系。(市應急局、市財政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防震減災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綜合訓練基地建設工程。聚焦“全災種、大應急”職能需要,立足自身職能,建設功能齊全,輻射“黃河金三角地區”的應急救援綜合訓練基地。(市消防救援支隊等負責)

            4.提升綜合支撐能力

           ?。?3)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工程。2023年系統推進“智慧應急”建設,搭建各級指揮中心互聯互通信息傳輸通道。完善消防指揮平臺,建成實戰指揮系統。(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氣象局、市通聯辦、市防震減災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4)氣象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2023年建立健全市、縣兩級氣象災害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市氣象局牽頭,市財政局、市應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城鄉防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023年加強農村公路、隧道隱患整治,實施農村公路危橋改造,縣級政府合理規劃建設與人口規模相適應的應急避難場所。(市應急局、市交通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通聯辦、市防震減災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6)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工程。2023年建設基層社區應急救援示范隊伍,開展基層社區微型消防站達標創建。(市應急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市政務信息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消防救援支隊和各縣(市、區)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工作要求

           ?。ㄒ唬┚牟渴?,周密安排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以《規劃》為指導,統籌發展和安全,逐級分解目標指標、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層層抓好落實,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ǘ┱孀嵏?,協調推進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努力破解發展過程中的各類難題。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推進《規劃》實施。

           ?。ㄈ┘訌姍z查,適時評估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對《規劃》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加強督促檢查,及時報告進展情況。市應急局組織開展《規劃》實施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確?!兑巹潯酚行嵤?。

          文件下載
          相關解讀
          久久人人爽添人人片av